http://www.teema.org.tw/epaper/20101013/industrial032.html
PLC市場全面掃描 2010.10.13 第 143 期 王明德
PLC是自動化系統的控制核心,從1969年被發明至今,歷經41年的開發,如今PLC的技術已臻完善,即便前幾年PC Based控制器出現,但要說到控制器,PLC還是第一把交椅。
可程式邏輯控制器(PLC)在1969年代被通用汽車使用以來,至今已接近半世紀,這半世紀以來,PLC始終站穩控制系統核心,即便前幾年因PC技術精進,PC Based控制器出現,號稱將對PLC帶來重大威脅,但時至今日,即便歐美大廠如西門子、GE都投入發展PAC,但PLC在自動化控制系統中,仍有難以取代的地位。
三足鼎立的台灣PLC市場
19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,而當時製造業是經濟主脈,為了強化競爭力,台灣廠商開始導入自動化設備,當時多數台商均受日本教育,因此早期台灣的自動化設備包括PLC在內,多以日本廠牌如三菱、日立為主,1980年,台灣半導體產業開始啟動,經濟部號召了張忠謀、曹興誠等人回台參與半導體產業,這一批台灣的半導體先鋒,以留美背景居多,在此情況下,歐美品牌的自動化設備開始跨入。
就目前發展況來看,台灣的PLC市場為歐、美、日、台四地廠商所分,歐洲的代表性廠商為西門子(Siemens),施耐德電機(Schneider)的PLC在台灣原也多有布局,不過目前已逐漸淡出;美國廠商以GE與洛克威爾的Allen Bradley為主,GE在2009年底與FANUC結束多年合作關係,2010年以GE IP重新出發;日本廠商以三菱(Mitsubishi)、歐姆龍(OMRON)、富士(Fujitsu)的出貨比例居多;台灣廠商出貨量較大者則屬永宏、豐緯、台達電三家廠商;值得一提的是韓國大廠LG的PLC品牌LSIS也開始在台灣銷售,目前由世詠電子代理。
台灣的PLC市場區隔相當明顯,歐美、日、台三地廠商各有所長。粗略來分,歐美廠商以大型PLC見長,在大型建設(如交通運輸、公共工程)與大型廠務系統(如半導體廠、LCD廠)等較受青睞,原因在於西門子、GE、洛克威爾等大廠,旗下的自動化產品線都相當完整,可以提供完整解決方案(Total Solution)且具整體專案規劃能力;此外歐美大廠的品牌知名度高,相關建置經驗也多,在這類大型標案中,優勢相當明顯,在此一領域價格考量並不重,講究的是產品品質與後續維修服務。
至於中階市場如機械設備、倉儲運輸、製造業整廠自動化等領域,則屬日系PLC市占率較高,尤其是在產業機械OEM方面,日系廠商戮力經營台灣市場,長久的在地化服務效果頗佳,此一市場對品質固有要求,但成本考量開始浮現。
台灣廠商由於規模有限,無法提供一系列的自動化解方案,因此都以單機PLC銷售。台廠的PLC都屬小型,主要應用於簡單自動化、安全監控與非製造業等領域,此一市場對產品的功能要求相當簡單,各廠商的產品差異並不大,因此客戶考量的就是價格,台廠也多在這方面下功夫,例如永宏最近就推出了一款僅有10點I∕O控制點的PLC,將售價下降至新台幣1,000元左右。
至於韓廠,其實三星與LG都有自己的PLC,不過以往在台灣都相當少見,直到最近世詠電子代理的LSIS PLC,才開始在市面上有相關消息。世詠電子引進的LSIS PLC屬於中型,目前以在台灣某港口的起重吊臂有應用案例,世詠電子坦言台灣市場競爭相當激烈,要在短短一兩年內有亮眼成績並不容易,因此已請韓國原廠做好心理準備,進行長期抗戰。
穩紮穩打 台商低調賺大錢
歐美、日、台PLC廠商的市場定位分明,不過市場仍有重疊,例如洛克威爾與西門子也將產業機械OEM視為重點目標,至於小型PLC,由於外商與台商產品價差實在太大(部份機種價格甚至差到兩倍),台商在這方面的優勢相當高,加上產品線簡單,只要設計好一塊電路板,除非如永宏決意開發新品,否則幾乎不太需要支付大量研發成本。此一領域雖稱低階,客戶對價格的考量非常深,但出貨量大,因此三家台商在小型PLC的營收都不錯,而且PLC也具一定的跨入難度,這使得此一領域不會因價格而成為紅海市場。
尤其是2010年,在金融海嘯之後,景氣快速復甦,中國市場需求倍增,與2009年相較,台灣各家PLC廠商的業績幾乎都倍增,但這也導致PLC上游的Relay元件缺貨。由於Relay無法全自動,必須由具一定經驗的技術員工以手纏線,擴產難度相當高,而Relay又是PLC的重要元件之一,因此目前各PLC廠都面臨缺料窘境,此一情況預計要到2011年第一季之後才會改善。
台商的PLC雖以小型甚至微型見長,單一商品利潤有限,但這並不代表台商一定要投入利潤較高的中大型市場,一來該市場外商卡位已久,不必以己之短攻彼之長,二來小型PLC的出貨量大,以量計價整體市場也相當大,因此台灣廠商中短期內不必也不會跨入中大型PLC,固守原有小型市場,是較為妥善的作法。
PLC的誕生
60年代,汽車生產流水線的自動控制系統基本上都是由繼電器控制裝置構成,當時汽車的每一次改型,繼電器控制裝置都必須重新設計和安裝,但隨著汽車產業發展的加速,汽車型號更新的週期愈來愈短,這種生產系統顯然已無法因應車廠需求,因此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1968年公開招標,要求用新的控制設備取代繼電器控制裝置,隔年1969年年美國數字設備公司(DEC)研製出第一台PLC,在美國通用汽車自動裝配線上試用獲得成功,自此開啟了PLC的自動化之路。
PLC市場全面掃描 2010.10.13 第 143 期 王明德
PLC是自動化系統的控制核心,從1969年被發明至今,歷經41年的開發,如今PLC的技術已臻完善,即便前幾年PC Based控制器出現,但要說到控制器,PLC還是第一把交椅。
可程式邏輯控制器(PLC)在1969年代被通用汽車使用以來,至今已接近半世紀,這半世紀以來,PLC始終站穩控制系統核心,即便前幾年因PC技術精進,PC Based控制器出現,號稱將對PLC帶來重大威脅,但時至今日,即便歐美大廠如西門子、GE都投入發展PAC,但PLC在自動化控制系統中,仍有難以取代的地位。
三足鼎立的台灣PLC市場
19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,而當時製造業是經濟主脈,為了強化競爭力,台灣廠商開始導入自動化設備,當時多數台商均受日本教育,因此早期台灣的自動化設備包括PLC在內,多以日本廠牌如三菱、日立為主,1980年,台灣半導體產業開始啟動,經濟部號召了張忠謀、曹興誠等人回台參與半導體產業,這一批台灣的半導體先鋒,以留美背景居多,在此情況下,歐美品牌的自動化設備開始跨入。
就目前發展況來看,台灣的PLC市場為歐、美、日、台四地廠商所分,歐洲的代表性廠商為西門子(Siemens),施耐德電機(Schneider)的PLC在台灣原也多有布局,不過目前已逐漸淡出;美國廠商以GE與洛克威爾的Allen Bradley為主,GE在2009年底與FANUC結束多年合作關係,2010年以GE IP重新出發;日本廠商以三菱(Mitsubishi)、歐姆龍(OMRON)、富士(Fujitsu)的出貨比例居多;台灣廠商出貨量較大者則屬永宏、豐緯、台達電三家廠商;值得一提的是韓國大廠LG的PLC品牌LSIS也開始在台灣銷售,目前由世詠電子代理。
台灣的PLC市場區隔相當明顯,歐美、日、台三地廠商各有所長。粗略來分,歐美廠商以大型PLC見長,在大型建設(如交通運輸、公共工程)與大型廠務系統(如半導體廠、LCD廠)等較受青睞,原因在於西門子、GE、洛克威爾等大廠,旗下的自動化產品線都相當完整,可以提供完整解決方案(Total Solution)且具整體專案規劃能力;此外歐美大廠的品牌知名度高,相關建置經驗也多,在這類大型標案中,優勢相當明顯,在此一領域價格考量並不重,講究的是產品品質與後續維修服務。
至於中階市場如機械設備、倉儲運輸、製造業整廠自動化等領域,則屬日系PLC市占率較高,尤其是在產業機械OEM方面,日系廠商戮力經營台灣市場,長久的在地化服務效果頗佳,此一市場對品質固有要求,但成本考量開始浮現。
台灣廠商由於規模有限,無法提供一系列的自動化解方案,因此都以單機PLC銷售。台廠的PLC都屬小型,主要應用於簡單自動化、安全監控與非製造業等領域,此一市場對產品的功能要求相當簡單,各廠商的產品差異並不大,因此客戶考量的就是價格,台廠也多在這方面下功夫,例如永宏最近就推出了一款僅有10點I∕O控制點的PLC,將售價下降至新台幣1,000元左右。
至於韓廠,其實三星與LG都有自己的PLC,不過以往在台灣都相當少見,直到最近世詠電子代理的LSIS PLC,才開始在市面上有相關消息。世詠電子引進的LSIS PLC屬於中型,目前以在台灣某港口的起重吊臂有應用案例,世詠電子坦言台灣市場競爭相當激烈,要在短短一兩年內有亮眼成績並不容易,因此已請韓國原廠做好心理準備,進行長期抗戰。
穩紮穩打 台商低調賺大錢
歐美、日、台PLC廠商的市場定位分明,不過市場仍有重疊,例如洛克威爾與西門子也將產業機械OEM視為重點目標,至於小型PLC,由於外商與台商產品價差實在太大(部份機種價格甚至差到兩倍),台商在這方面的優勢相當高,加上產品線簡單,只要設計好一塊電路板,除非如永宏決意開發新品,否則幾乎不太需要支付大量研發成本。此一領域雖稱低階,客戶對價格的考量非常深,但出貨量大,因此三家台商在小型PLC的營收都不錯,而且PLC也具一定的跨入難度,這使得此一領域不會因價格而成為紅海市場。
尤其是2010年,在金融海嘯之後,景氣快速復甦,中國市場需求倍增,與2009年相較,台灣各家PLC廠商的業績幾乎都倍增,但這也導致PLC上游的Relay元件缺貨。由於Relay無法全自動,必須由具一定經驗的技術員工以手纏線,擴產難度相當高,而Relay又是PLC的重要元件之一,因此目前各PLC廠都面臨缺料窘境,此一情況預計要到2011年第一季之後才會改善。
台商的PLC雖以小型甚至微型見長,單一商品利潤有限,但這並不代表台商一定要投入利潤較高的中大型市場,一來該市場外商卡位已久,不必以己之短攻彼之長,二來小型PLC的出貨量大,以量計價整體市場也相當大,因此台灣廠商中短期內不必也不會跨入中大型PLC,固守原有小型市場,是較為妥善的作法。
PLC的誕生
60年代,汽車生產流水線的自動控制系統基本上都是由繼電器控制裝置構成,當時汽車的每一次改型,繼電器控制裝置都必須重新設計和安裝,但隨著汽車產業發展的加速,汽車型號更新的週期愈來愈短,這種生產系統顯然已無法因應車廠需求,因此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1968年公開招標,要求用新的控制設備取代繼電器控制裝置,隔年1969年年美國數字設備公司(DEC)研製出第一台PLC,在美國通用汽車自動裝配線上試用獲得成功,自此開啟了PLC的自動化之路。
https://suning.web66.com.tw/web/News?postId=975396廣告車假巡迴說明會誘老人推銷假藥
賣假藥出現新手法!苗栗一名陳姓男子開著廣告車,沿街吸引老人家參加說明會,再以集點跟日用品等方式,推銷來路不明的健康食品,像是花粉膠囊。嫌犯以250元買進,一瓶卻賣到1千元,每一款藥品都以進貨價4到5倍

